我院白宜凡博士受邀参加“复旦教育论坛”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 2021-09-24    访问次数: 589



我院白宜凡博士受邀参加“复旦教育论坛”学术沙龙活动



2021922日,“复旦教育论坛第一次学术沙龙活动顺利举行,我院白宜凡博士应邀参加了活动。这次活动由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复旦教育论坛》副主编陆一策划,邀请了国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新锐学者,围绕主题不同的起点:中国大学里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和非第一代大学生展开了深度学术讨论。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由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复旦教育论坛》编辑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阎光才教授、副研究员郭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郭菲,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讲师张华峰,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谢爱磊、讲师李家新,常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讲师白宜凡,复旦高教所助理研究员方士心、助理研究员王欣欣等,围绕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体验、时间使用、升学意愿、中美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报告交流与探讨。

其中,谢爱磊、李家新和白宜凡团队作题为《时间的社会结构——文化资本与精英高校农村学生的时间使用》的研究报告,聚焦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在时间分配上的异同。量化分析显示,中国大学中的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生命维持活动(睡眠)方面投入的时间没有显著的区别。农村学生在创收活动中投入的时间显著多于城市学生,这与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有关;在课外活动中投入的时间显著少于城市学生,这与他们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资本较少相关。白宜凡博士指出,该研究发现与西方文献中的结论有所不同,国外研究中弱势学生的睡眠时间与学习时间显著较少。这或许缘于不同的中西校园管理制度,中国大学的课程时间安排相对固定,寝室熄灯也有明确的规定。

此次论坛聚焦中国高校中的“第一代大学生”群体,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第一代大学生进入精英高校,关注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内部差异是一个有待推进的研究方向,例如,同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农村、城市学生有所不同吗?结合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教育政策体制,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诸多相关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