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融入教师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4 访问次数: 10
2025年3月27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在京召开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部署推进会。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发言,汇报学校教师教育相关举措。
谈哲敏指出,下一步南京大学将聚焦夯实创新人才培养之基,加快构建“科学研究驱动,科学教育融通”的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融入教师教育,与江苏省内外高水平师范院校合作,精准支持从教毕业生专业发展,引导更多优秀学生投身基础教育事业,为推动更多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做好示范引领。
分析认为,谈哲敏提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AI)融入教师教育,可能基于以下几个核心背景和考量:
一、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一)技术驱动教育变革:全球教育领域正经历数字化转型,AI技术(如个性化学习系统、智能评估工具、虚拟教学助手)已成为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工具。谈哲敏的提议反映了对教育现代化趋势的敏锐把握。
(二)适应未来教育需求:AI可帮助教师更精准地分析学生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推动教育公平(如通过AI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将AI融入教师教育,能培养出更适应未来课堂的新型教师。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迫切性
(一)AI辅助教学能力:未来的教师需掌握利用AI工具进行课堂管理、学生行为分析、个性化辅导等技能。通过AI培训,教师可以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专注于创造性教学和人文关怀。
(二)应对教育新场景:元宇宙、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正重塑教育场景,教师需具备利用AI工具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能力。
三、国家政策与战略的推动
(一)响应国家规划: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均强调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需率先探索路径。
(二)强化创新人才培养:AI融入教师教育有助于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的教师队伍,进而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四、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与实践
(一)学科交叉基础: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如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有深厚积累,同时在教育学领域拥有研究实力。谈哲敏的提议可能旨在整合校内资源,推动“AI+教育”的跨学科创新。
(二)试点经验推广:南大可能已在AI辅助教学、智慧课堂等领域开展试点(如AI助教系统、教师培训数据分析平台),校长期望将成功模式规模化。
五、应对全球教育竞争
(一)国际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国、芬兰)已将AI技术深度嵌入教师培训体系,中国需加快步伐以避免差距扩大。谈哲敏的提议可能意在推动中国教师教育与国际接轨。
(二)具体实施方向:
1.课程体系改革:在师范专业中增设AI技术应用、教育数据分析等课程。 2.教师培训创新:利用AI模拟教学场景进行师资实训,提升应对复杂课堂的能力。 3.资源平台建设:开发AI驱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助力教师持续专业发展。
(三)潜在挑战与考量:
1.伦理与边界:需平衡AI工具与教师主导权,避免技术过度替代人文关怀。
2.教师适应性:部分教师可能存在技术使用障碍,需设计分层培训机制。
因此,谈哲敏的提议体现了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瞻性布局,旨在通过AI赋能教师队伍,系统性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呼应了科技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机构的使命担当。
(转自“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进联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