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4-10-17 访问次数: 17
陈伟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秘书长,清华资管慕华教育党支部书记、副总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产教融合作为贯通产业和教育的有效机制,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为核心目标,有机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内涵与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合作发展的过程,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习实践、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过程中,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更有依赖性,在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半导体、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领域更为突出。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转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进程中也急需大量人才。二是推动科技创新资源汇聚。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主体,通过与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可以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汇聚。高校科研方向对接产业实际需求,特别是科技企业中头部科技企业的创新需求,从而形成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供需匹配的科技创新合作成果。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教深度融合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向现实新质生产力快速转化,加速产业和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及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进而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产教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须多措并举,进一步深化各项体制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进一步畅通良性循环机制。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产教融合虽然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已取得基本共识和积极成效,但依然存在诸多卡点和堵点,尚需进一步畅通良性循环机制。二是深化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的产教融合机制探索。现代产业学院是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统筹整合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以及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等功能。探索推动现代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必将成为新时代产教融合的新亮点。三是支持各级各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创新实践。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政府的主导下,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共同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共同体网络,理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利益主体的组织关系和治理结构,从而真正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
为实现产教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更多的政策举措,为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加强国内外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产教融合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产教融合的层次与水平。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评价体系,考量各方在合作中的贡献与成果,促进产业与教育的良性互动。
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培养出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24年9月第17期